《国泰君安罕见唱多!乙烯行业要逆天?2000万吨缺口曝光,躺赢机会来了!》
核心观点:国泰君安证券看好乙烯行业未来发展
市场担忧与国泰君安的差异化解读
近期,市场普遍担忧乙烯行业新增产能巨大,加上原油供应宽松,乙烯及其下游产品价格可能下滑,导致相关企业盈利能力下降。对此,国泰君安证券发布研报,提出了不同的看法。他们认为,尽管市场存在担忧,但乙烯行业依然存在结构性机会。
乙烯供给缺口与需求复苏
国泰君安指出,目前“油头烯烃”(以原油为原料生产乙烯)企业已面临亏损,这会降低其开工意愿。开工率下降将减少乙烯原料石脑油的供给,从而推高石脑油价格,反过来支撑乙烯价格。此外,中国国内乙烯需求缺口巨大,接近2000万吨。随着经济刺激政策的实施,需求有望复苏。同时,欧美地区乙烯产能正在逐步退出市场,这为国内新增产能提供了消化空间。
低成本乙烯生产商的机遇
国泰君安认为,在高成本乙烯生产企业面临困境的同时,那些拥有低成本生产技术的企业将从中受益。具体来说,采用乙烷裂解制乙烯、煤制烯烃,以及运用COTC(原油直接裂解制烯烃)技术的一体化龙头企业,有望在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。
乙烯产能格局重塑:东北亚崛起
全球乙烯需求与产能概览
全球乙烯需求庞大,已达到2亿吨级别。而乙烯总产能接近2.4亿吨,行业格局正在经历深刻的调整和再平衡。
各地区乙烯产能变化趋势
具体来看,不同地区的乙烯产能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:
- 美国: 在经历页岩油革命带来的产能扩张后,乙烯增速显著放缓。
- 欧洲: 受制于老旧装置的高成本和能源转型的大趋势,产能出清成为必然。盈利压力巨大。
- 中东: 乙烯生产正从轻质化乙烷转向重质化COTC技术,预计产能规模将维持在3500万吨/年左右,增速明显放缓。
- 东北亚: 将成为全球乙烯产能的主要增长区域。东北亚乙烯产能占比有望从2022年的20%提升至2027年的34%,新增产能主要来自中国。
中国乙烯产能扩张及影响
中国是推动东北亚乙烯产能增长的主要力量,其产能扩张将深刻影响全球乙烯市场的格局。
降低进口依赖:国内乙烯产能增长的战略意义
乙烯下游产品进口现状与缺口
目前,中国乙烯主要通过进口下游产品来满足需求,例如聚乙烯、乙二醇、苯乙烯等。换算成乙烯当量,进口缺口接近2000万吨。
国内乙烯产能扩张规划
自2021年起,中国乙烯产能进入第四个增长周期。截至2024年底,乙烯产能已达到5467万吨。根据钢联数据,2030年前还规划了3000余万吨的乙烯产能。根据IHS的数据,中国乙烯产能有望从2022年的4376万吨/年增加至2030年的8387万吨/年,年复合增长率(CAGR)为7.60%。
乙烯产能增长对下游产品进口依赖的影响
乙烯产能的快速增长将推动下游产品,如聚乙烯(PE)、乙二醇、苯乙烯等的进口依赖度快速下降。预计未来3年,聚乙烯的进口依赖度将从目前的30%大幅降低。
成本为王:低成本乙烯生产路线的竞争优势
石脑油定价与乙烯周期
乙烯行业目前处于周期底部。石脑油是乙烯定价的基础。此轮乙烯周期拐点有望在产能扩张尾声的2028年出现。国内乙烯产能快速释放加剧了行业竞争。
低成本乙烯生产路线:轻烃、煤制烯烃、COTC
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,低成本的生产路线显得尤为重要:
轻烃路径: 作为乙烯生产的低成本路径,其占比正在提升,有望穿越周期。
煤制烯烃路线: 有望抵御原料价格波动带来的影响,降低生产成本。
COTC技术: COTC技术可以直接将原油转化为烯烃、芳烃等高附加值化学品,从而提高化学品的收率。布局COTC技术的炼化龙头企业有望从中受益。
风险提示
需要关注以下风险:
- 产能释放但下游需求疲软的风险:如果乙烯产能大量释放,但下游需求增长乏力,可能导致市场供过于求,价格下跌。
- 海外经济衰退的风险:全球经济下行可能抑制乙烯及其下游产品的需求,对行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。
相关文章
发表评论